因库区建造,1000多乡民从南安来到了新的家乡南靖县龙山镇坪埔村。在这儿,干部大众们用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推进工业转型、环境整改管理、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先后被省移民局评为“十佳小康库区演示村”和“安全库区建造先进单位”,走出了一条豁亮的“移民不移志”的村庄复兴之路。
2月8日一大早,南靖县龙山镇坪埔村的黄志明来到自家的蜜枣园中,给果树施些有机肥。“我总共种了50多亩蜜枣,上一年收入15万元。”黄志明笑着说,他还栽培了30多亩柑橘,收入10万元,现已很满意了。
坪埔村是1972年为安顿从南安市山美水库移民而建立,全村1140人,总面积0.7平方公里,犁地面积793亩。
“曾经这儿的地步及山地都是以栽培香蕉为主,可是近几年来,香蕉商场一向低迷。”坪埔村党支部书记张发明说,所以这就需求乡民们转变观念,另辟途径。村干部经过和乡民重复交流、参议,外出学习经历后,到达一致:要改动传统零星的栽培形式,构筑立体开展的高优农业格式。
“我起了个头,首先改种蜜枣。”作为坪埔村榜首户栽培蜜枣、蜜橘的栽培户,黄志明不到几年就尝到了甜头。他在持续发掘栽培果树经济效益的一同,活跃发动亲朋好友加入到高优生果栽培中来。
“现在有五六户的亲属和朋友跟我一同栽培高优生果。”黄志明说,今后还会有人再投入进来,大约会有一二十户,栽培规划能到达几百亩。
张发明说,坪埔村安身实践,在充沛调研的基础上,将犁地划分为香蕉、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特征生果等4个功用区,科学规划工业布局,进步农业栽培出产率。如在花卉苗木区,强化“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推广力度,拓展苗木出售运营途径,构成高产量、高效益、规划化的美化苗木栽培工业。
“我自己也栽培了100多亩花卉苗木,年产值80多万元。”张发明说,村里还引入优企,推广高优瓜果蔬菜,如引入台湾闻名的农友种苗有限公司落户,建造80亩高优瓜果研讨及种苗培养基地,推广高优新品种瓜果蔬菜,引导乡民栽培效益高的小苦瓜和四季芭乐,现在野苦瓜已投产40亩,四季芭乐也长势杰出。
“同样是这些田,经过乡民们的尽力,都结出新的果实。”张发明说,开展高优农业,给坪埔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点。上一年,乡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13000多元进步到19058元。
“全村耕田不多,要致富除了开展高优农业外,剩余劳动力怎样办?只能往外闯。”张发明说,如乡民黄润泽从事修建装饰职业现已有20多年了,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所以便带年轻人外出从事修建装饰,带动了他们创收致富,现在村里已组建了16支施工队,年创收4000多万元。
“牛、猪、鸡、鸭圈乱搭乱建,废水粪便臭气熏天,村道废物随处可见,民房建造乱七八糟。”谈起曾经坪埔村的环境,七旬白叟李亚元浮光掠影。
“坪埔村被列入省级库区环境归纳整治试点村,是一个关键。”张发明说,要让村庄又富又美,榜首步要给村庄“洗把脸”“换新装”,村里经过延聘专家进行整村规划,合理策划、突出重点,环境归纳整治拉开了前奏。
建造的榜首个使命便是撤除全村213处不调和修建,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建立大众观念,坚持大众路线,站稳大众态度,推广“一线作业法”,没有一次强行拆迁,取得了“零补偿调和拆迁”“零投诉科学开展”的杰出效果,赢得上级的必定和大众的点赞。
到现在,坪埔村首要村道悉数硬化,新装了183盏路灯;乡民房前屋后都进行美化美化,145座房子进行立面装饰,房顶悉数平改坡,撤除了1.38万平方米的不调和修建;兴建了3个移民休闲公园、一座文明活动中心。
一同,村里还装备了全民健身器材,购买音响设备,在停车场装置路灯;乡民自发组建了姐妹舞蹈队、秧歌队、腰鼓队,大众文明日子日益丰厚,乡风民俗越发调和。
经过一番整治,村里越扮越亮丽,房前屋后种上了花季穿插、颜色丰厚的花卉;首要路口建立了废物池,废物不再乱扔乱放了;新建的文体活动中心和八卦楼休闲公园成了乡民休闲文娱好去处。
“现在村里路途变整齐了,房子变新了,花草也多了,走到哪里都像进了小公园。亲属和朋友来了都夸咱们村里一天一个样,越变越漂亮了。”正在村里漫步的乡民李亚元快乐地说。
龙山镇党委书记吴建忠介绍,为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龙山镇以坪埔村作为党建演示村,使用奇迹八卦楼建造《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打造廉政文明星级演示点。该镇拟定的星级积分和党员荣誉积分卡具体作业方案、村(居)党组织星级积分量化项目表、党员荣誉积分量化项目表、活动党员荣誉积分量化项目表等一系列立异行动,在村庄复兴的大潮中起了重要的效果。
“在村里,凡事都有党员带头。”张发明说,如村容村貌开端整治时,先党员后大众,支委李淑治榜首个站出来,她家开有一家杂货商铺,前些年她花4万元购买了主干道边上的一间简易房子,作为寄存货品的库房,这次,她全村榜首个撤除了不调和修建。
老支书黄明水有一套18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并不在村主干道周围,他的房子拆迁排序较为靠后,为了带动其周边大众拆迁,老支书带着拆迁作业组撤除了自己的老房子,成为第二个呼应拆迁作业的人正是在党员干部的演示带动下,大众服了,怨言少了,心情顺了。
“咱们都有一个信仰,便是创出成果来,把异乡变成乐园。”张发明说,他是二三岁时跟着父母亲移民到这儿的,这个新家乡的全部,都是咱们亲手发明的。
“我原先在部队从军,等我复员时,父母亲已移民到坪埔一年多了,所以我也跟从落户坪埔村,现已有40多年了。”李亚元说,曾经总觉得这儿不是故土,南安才是老家,“乃至其他村的乡民,多多少少会用异常的眼光看咱们,总觉得咱们是外来户,不是本地人”。
“但这几年,经过咱们的尽力创立,日子好过了,家乡也变漂亮了,那种景象早就不存在了。咱们便是本地人,便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李亚元笑着说。
新年将近,走进坪埔村,只见洁净整齐的村道,两头都种着花草等苗木,还有一排排的新房子。“很像城里的联排别墅吧!”张发明骄傲地说,现在日子在这儿的乡民们,黄昏时分还能够到八卦楼前的广场上跳跳广场舞,日过得很舒适。
像坪埔这样的移民村,在漳州全市、在全省,还有多个。这样的村子,要怎样来完成村庄复兴呢?
移民到异乡,面对日子、出产等环境的巨大变化,需求乡民们“开荒”创业。此刻,最重要的便是要“移民不移志”,只需志气在,咱们靠自给自足,艰苦奋斗,仍是能从头打造一片乐园。
在这一点上,坪埔人发明晰经历。尽管犁地有限,可是硬是在旧田上,经过勤劳的汗水结出新的果实;为了有宜居生态,党员干部首先带头,奏响“尊重民意、争夺民信、温暖民意”三部曲,让乡民们自动参加村庄建造,增强乡民对村庄的认同感。
现在,工业兴隆了,生态宜居了,乡风文明晰,乡民们还住上新高楼,买上小汽车,日子也殷实了,这正说明晰移民创业、村庄管理有用,村庄复兴硕果累累。(全媒体记者萧镇平白志强通讯员张梦帆曾宇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