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的稻田里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稻香。
在陆家村博元家庭农场的收割现场,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农场主武勇驾驭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络绎,切开、脱粒、秸秆破坏等工序趁热打铁,金黄的稻谷连绵不断涌入机身储物仓。看着满仓的粮食,武勇脸上洋溢着丰盈的高兴:“本年的收割从10月17日开端,现在收了20公顷,估计一周左右收割完结。本年产值要比上一年稍高一些,每公顷达1.8万斤,一大部分会被用于制造种子,剩下的加工成大米,首要销往北京等城市。”
这份沉甸甸的丰盈,离不开优质耐盐碱种类与科学培养技能的两层加持。作为典型的盐碱地培养区域,要完结水稻的高产优质困难重重。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吉林大学专家团队屡次深化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土壤特性、气候特征状况等天然禀赋,为当地量身挑选并引荐了“吉大718”“吉大6”等耐盐碱稻种。这些种类不只耐盐碱性强、适应能力杰出,并且易培养办理,更兼具高出米率的优势,加工出的大米颗粒丰满、口感软糯甜美,一经推向商场便广受喜爱,成为省内外客商争抢的“香饽饽”。
本年,通榆县培养水稻约1593公顷,从育秧、插秧到田间办理、收割归仓,科技服务一直贯穿全程。培养过程中,专家团队盯梢辅导,针对盐碱地改进、水肥办理等关键环节供给专业方面技能支撑,协助农户处理培养难题,为水稻高产优质筑牢根基。现在,在科技赋能下,盐碱地水稻不只完结产值稳中有升,质量也逐年进步,商场认可度继续进步,价格也随之稳步上涨。产值增、质量优、销路广,农户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培养决心越来越足,日子也跳过越有奔头。
聚集职业开展痛点 我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推动棉花粘性目标归入公证查验
首个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大模型发布 助力高血压标准办理
谷雨春生物:深耕十年打破技能瓶颈,筑就全链条“护城河”
本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结固定资产出资5937亿元 同比增加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