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我市江宁区的国家级(南京)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以下简称“区试站”)里,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蜀宁又开始了今年的小白菜授粉育种制种。“区试站”承担着我市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新品种展示示范任务,还建成了江苏省顶级规模的十字花科蔬菜原原种繁殖基地。4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区试站”探访。
上午10时左右,穿过两道纱窗隔离网,走进“区试站”小白菜亲本材料资源中心大棚,记者见到了张蜀宁,他身材偏瘦、皮肤黝黑,正指导实习学生进行单株亲本的人工授粉作业。今年70岁的张蜀宁,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从事小白菜品种选育工作,退休后又被“区试站”返聘。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南京人餐桌上离不开青菜,而不少南京人口中的青菜就是“小白菜”,包括矮脚黄、扬州青、苏州青等,这些都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张蜀宁和记者说,十字花科蔬菜是南京市民餐桌上最常见的叶菜,大白菜、萝卜、卷心菜、西蓝花、甘蓝、芥菜等常见的蔬菜,也都属于十字花科蔬菜。目前南京市场上的叶菜80%是本地产,而地产叶菜里,80%是十字花科蔬菜。
记者看到,试验田里一株株小白菜已经抽出颀长的菜薹,开满了黄色小花,10名园艺专业的实习大学生拿着小镊子在花朵上不停地夹取。“目前正在培育新的高品质小白菜品种,这是育种的第一步,对亲本进行纯化,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污染亲本,棚内没有昆虫,所以要进行人工蕾期授粉,保证杂交品种的纯度,由此产生第一代最原始的杂交种子,也叫作‘育种家种子’。”张蜀宁介绍。
在人工授粉作业一旁,有几十顶纱窗“帐篷”,里面长满了开满黄花的小白菜亲本。张蜀宁介绍,这是育种的第二步,人工授粉后一株亲本只能得到10克左右的种子,没办法满足成千上万亩的生产用种需要,此时就要扩大育种规模,用“帐篷”封闭种植,特制帐篷可有很大效果预防窜粉,保证亲本及品种纯度,从而得到大量的“原原种”。
所谓“原原种”,也就是用来生产原种的种子。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得到原原种后,需要再次扩大繁种规模,通常在数个大棚内封闭种植,通过群体昆虫授粉,扩大种子产量,最后得到“原种”。
“原种”仍然不能直接提供给成千上万农户种植,还需要到全国不同适宜繁种区域的大田里进行生产种制种,从而得到适应不一样区域环境的种子,也可叫作“工厂制种”或“商品种”,它们才可以销售给农户使用。
其实,育种要一直地筛选,周期漫长,充满偶然性。张蜀宁说,培育一个小白菜品种,一般至少需要五六年,最后还不一定得到市场认可,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还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记者现场了解到,“区试站”目前繁育的是四倍体小白菜,是一种高品质小白菜品种。这种小白菜具有巨大性、产量高,比普通小白菜单株大10%左右,产量提高8%—15%,同时抗逆性、抗病性强,最重要的是营养物质高。目前“区试站”的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繁育了100多种高品质小白菜品种推向市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南京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邢后银表示,“区试站”除蔬菜育种外,每年还承担两三百个新品种(系)试验,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入南京区域的最终“考场”。依托“区试站”等重要平台,南京现代种业发展迅速,涌现出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有名的公司,全市属地种子企业种子年产量约14亿斤,其中95%以上供应南京以外市场,为全国作出南京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