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协一起走来

发布时间:2025-10-30 16:25:45  来源:bob最新网址

  自从1986年进入科协的大门,我就再没有离开过,并执著地坚守了22个春秋。我爱这个岗位,对科普的感情早已是历久弥新。这期间,我亲历了科协机构的变迁,见证了科普政策法规的战略性调整,深切地感受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科普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并结出丰硕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科普报告、科普展览等单一的科普服务形式已渐渐被更多的平面、立体、交互和网络传媒等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共存的新形式所取代!我作为一名在科普战线余年的老科协,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庆祝中国科协五十华诞之际,心中奔涌着一种冲动:我个人的发展与科协的发展可谓休戚相关,科协不仅培养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我要把自己作为“科普人”的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0世纪80年代,科协正处在建基层组织、抓科普队伍、送科技下乡的初级阶段。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通县牛堡屯乡从事科协工作。当时,乡镇科协刚刚成立,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科协要怎么样才可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知道每年要搞几次“三下乡”、办几次培训班、看几个示范点。1989年,我调到通县科协工作,负责联系乡镇科协和学会,了解基层需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时工作的重点。此时的科协如同“一叶扁舟”,孤独地载着有限的图书资料和专家驶向各个乡镇村庄,为农民答疑解惑,并旋即被巨大的科普需求市场“吞没”!那时,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给农民带去太多的困惑:种了几十年的庄稼突然间不知道如何种了,眼看着少数种果树的发了财,养狐狸的致了富,蔬菜大棚铺天盖地,是死守阵地还是抓紧学习?科协依照结构调整变化,通过多种途径把专家、技术资源送到了最基层。电教设施、科技光盘送到乡,致富技术学校建到村,专家的联系方式送到户,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解决农民生产中的燃眉之急!在一次“三下乡”工作中,我带着蔬菜、果树、养殖等方面专家赶到觅子店集市进行技术咨询服务。专家刚到现场,就被集市上的群众围个水泄不通。“芹菜、黄瓜、西红柿怎样防病?母猪产仔期间如何护理?牛羊饲养主要解决哪一些问题?”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因当时天降小雨,加之一批日光温室蔬菜发生严重病害,蔬菜专家被请去现场指导服务。我正要随车而去,突然一位老农拉住我的手,问:“哪位是蔬菜专家?我种的芹菜不知得了什么病,想请专家给诊断一下。”说完从自行车前车筐的一个塑料袋内拿出了带病的芹菜。我问:“您从哪儿来?怎么知道这儿有活动呢?”老农憨憨地笑着说:“我啊,住在永乐店南堤村,是从一张海报上看到今天专家送科技下乡来这儿服务,就想赶来让专家看看。”我听后心中一热,南堤距这儿40余里,老农冒雨骑车赶来,就为见专家一面看来“三下乡”需要常下乡!面对众多的农民,科普任重道远呀!我赶紧送给他一本专家联系手册:“您先多等一会儿,专家刚到基地去。以后再有问题,您就直接打电话找专家联系,省得跑这么远。”但老农一等就是2个小时。中午12点后,咨询回来的专家听说情况后,没顾上吃饭,径直来到老农面前,指出了病症所在,讲解了防治技术要领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的联络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科技下乡中搜集到的群众的很多问题,也记满了各方面科技专家的联系方式,尽快帮助农民致富成为我工作的全部。

  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普工作与时俱进。21世纪初期,通州区科普联席会议组织成立,科普工作向跨部门、跨系统的纵深发展。科协不再孤军奋战,采取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方式载着社会优质资源,全面服务于农民、青少年和社区居民。抓服务体系、搞示范推广、反伪科学、促全面发展是这一时期工作的主要特征。为增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科协、科委、农委等部门把国内外高端农业专家源源不断地请到通州,召开科技论证会、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学术交流、与科普示范基地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有效解决了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在2002年5月的潞城镇科技卫生服务日活动中,中国科协学会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带着中国农科院的蔬菜、果树、畜牧和医学等专家早早赶到现场,为等候多时的百姓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炎热的天气没有妨碍农民求知求医的愿望和专家服务的质量。第一年种樱桃且毫无经验的老农把专家请到果园,想学学剪枝、防病、水肥管理技术,恨不得把专家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毕竟他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了这60亩樱桃上医学专家在义诊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群众都会存在血压高的现象,提出建议:农村高血压呈现年轻化、扩大化趋势,希望加强农村高血压、慢性病的防治宣传,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上的习惯的改善。于是,在当地掀起预防高血压、老年病的健康热潮。很快,“三下乡”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备受百姓欢迎而成为通州的品牌科普活动,它如同春雨给技术焦渴的农民以滋养,架起了科技专家与农民联系的金色桥梁,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区各乡村蔓延

  我通过干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不间断地积累,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普中层干部,具备了策划、组织、协调、宣传、总结等综合处事能力。为了让更多的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技术、品种和市场动态,我决心把用好首都优质科技成果和信息资源作为努力的方向,在全区重点推广了声讯科技服务手段,彻底打破了集市咨询的局限性、电脑网络资源运用的有限性,变农民与专家的沟通为“无限宽带式”,只要你掌握了电话语音服务方法与功能,随时随地可坐享专家提供的技术、市场、信息资源服务。同时配合市农科院信息所多次召开农民骨干座谈会,探讨更方便快捷的电话使用菜单程序。

  工作中领导的信任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诚实守信的处事原则,使我借助科协这样的平台,与很多专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批批的科普专家被相继请到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科学的思想,奉献科学的知识和技能。通州科协科普工作在历经4任领导和们的共同努力下呈现质的飞跃!投资百万元科普经费引来数千万元注资的台湖生态观光科普示范基地,首次实现了“新科普撬动经济大舞台、抓示范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科普效应,创下了建设村级果树科普馆和生态观光、科普旅游、市场化服务以及新农村集成发展的多项第一,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学习!科普项目的成功运作结束了多年科协经费杯水车薪的现状,迅速改变了基层科普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

  社会需求的发展加速了科普发展的策略的调整。进入21世纪,科协机构的精简、功能的转变、用人机制的优化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等宏观环境的变好,为科协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了社会大联合、大协作的成功转型!具备了自主创新以及整合社会优质科普资源、构建数字科普服务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惠农数字科普图书馆、科普惠农兴村、科技套餐配送等项目的成功运作,有效弥补了科普经费的严重不足;科普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乡土专家、科技协调员组成的基层科普队伍,确保了科普服务范围的全覆盖;宽敞明亮的村级数字影院、科技文化广场、科普工作室、科学大讲堂等科普设施能力建设明显地增强;科普大篷车、科技直通车开进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既解决了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成为活跃在四处的流动科普教室、资源配送中心和网络交易平台。人民的生产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和谐农村、和谐社区风尚正浓。宋庄镇大邓各庄农民为学习现代养殖技术,多次请科协到村开展新型农民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一位新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进村一年,就依靠宠物饲养技能在当年实现利润7万元,购买了一部自己最喜欢的汽车。之后,又建起自己的宠物养殖基地,成功带动了当地村民依靠技术走上致富路。村里党支部书记李永杰说:“村里离不开这样的技术人!”如今,国际宠物俱乐部已落户该村,新建的村委会大楼装备了现代化的惠农数字科普图书馆和数字影院,宠物出售几乎全部实现了网络交易,成为远近闻名的宠物饲养专业村。村民懂得成功的秘诀:不掌握技术就等于失败!

  我的故事很多,当然,辛酸的也有: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一,落实力度不同,结果迥然但是,让我感受得更多的仍是一双双期盼的、焦渴的眼睛在科普的春风吹拂下释然,青少年朋友们笑了,农民笑了,社区居民笑了,社会的和谐让领导干部也笑了。如今,科普的力量已催化了众多陌生的知识领域,月球探秘、载人航天被百姓所熟知。随着科普项目规范化运作领域的延伸,已形成了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统一行动,上至领导干部、下至黎民百姓都成为科普的宣传者和受益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凭着一颗热诚的心,凭着多年担负科普工作的责任感,我将竭尽所能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抓项目,树品牌,把更多的科普资源转变成服务公众的动力,为科协的旗帜再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科学时报》 (2008-8-15 第二届中国科技馆杯 我与科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