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蟹苗市场的供需天平倾斜,大眼幼体开盘价从300元到600元/斤不等,后期部分品牌苗尚能守住底价,但不少散户扛不住压力,后期不得不亮出“100元3斤”的低价底牌。这样的行情下,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别无选择,只能靠“冲量”走货来在这场内卷洪流中求生。
扣蟹市场的处境同样艰难:一方面,扣蟹养殖主体增多,叠加前期天气特征情况适宜,总产量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养户自繁自育比例提升,再加上湖北部分养户转投早繁豆苗,进一步分流了需求。双重压力叠加下,扣蟹市场出现滞销苗头,后期价格更是一度腰斩。
“行业进入调整阶段,质量是生存的底线。”金海蟹苗负责人强明君直言。向来乐于与同行交流行业趋势的他,近日也围绕当前蟹苗行业的内卷困境及破局思路,分享了不少独到见解。
![]()
强明君:东台海普瑞虾蟹苗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东台市弶港镇条子泥垦区,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金海蟹苗”正是旗下的优质蟹苗品牌,2025年销售大眼幼体2万斤。
公司长期依托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致力于河蟹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金农1号”优质蟹苗的规模化繁育和推广工作,现是江苏省水产良种繁育场、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河蟹新品种定点繁育单位、首批江苏特色优势种苗中心(企业)。
![]()
强明君:大眼幼体与扣蟹的供给量还在持续增加,下游需求却始终变化不大,2025年蟹苗市场的低价竞争进一步激化,价格都被压到了近年最低位。陷在内卷里的苗户、苗场没别的选择,只能靠扩大产量来摊薄生产费用。
对于2026年的行情,养殖户心里大多没底,普遍预期不高。不少人可能会减少投入,以保本微利求生存。要是后续蟹苗产量没什么大变化,苗价大概率也难有明显回升。
强明君:金海蟹苗做大亲本苗种已有8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市场对大亲本苗的需求一年比一年高。兴化是典型的大规格、精品蟹养殖模式,但成蟹集中上市,易引起被压价的情况。早年养大规格蟹,是产量高、盈利空间大的情况,可现在风向变了,养大规格蟹未必能挣钱。
现在行业环境越来越紧,逼着整个行业不得不调整格局。我始终认为,尤其是苗企,得走“差异化”路线,按蟹苗规格分梯队布局:比如做一档4/5/6两母蟹苗,再做一档2/3两母蟹苗。小规格蟹上市早,抗病相对更强,还能尽量避开后期极端天气,对中小养殖户来说更“友好”。这么做的核心,还是跟着市场需求走。
另一方面,蟹苗市场已进入发展深水区,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即便要扩大产能,也得守住蟹苗质量的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东台金海蟹苗就是目前仍坚持不人工提温、让苗种自然发育的苗场。
![]()
强明君:越大的蟹,对生长环境和营养积累的要求越高。今年,大规格蟹损耗高的问题大多是“极端高温”。
从2022年开始,高温问题就逐渐凸显;2023年气温适宜,但量大难卖,价差缩小;2024年再次遭遇高温,产量缩小约3成;到了今年,前期养户普遍预计丰收,没想到后期高温“超长待机”,从9月中下旬开始,大蟹损耗率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打大规格蟹养殖的兴化,受影响面更大。这样的极端气候频发,也倒逼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应对之策。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我就对外分析说“河蟹养殖要进入调整阶段”:一种原因是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在快速上升,养殖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养殖成本大面积上涨,以前兴化河蟹养殖每亩成本才3000元左右,即便管理粗放,也亏不到哪里去;现在每亩投入7000-10000元,一旦遇到天气异常或病害,就可能血本无归,这样的风险很多人已经承受不了了。
![]()
强明君:从历年市场情况去看,线两公蟹。反观养殖2两母、3两公的普货蟹,除非能做到高产量,否则利润空间很有限。而且从回本角度看,普货蟹需要200斤/亩的产量才能回本,精品大蟹只需100斤/亩就能回本,这也是大家不愿轻易放弃大规格养殖的关键。
尽管大规格蟹养殖风险高,但目前行业里仍有部分人能养出“大规格、高品质、高产量”,他们会愿意坚持到底。当然,对技术没把握的、主打纯母蟹养殖的养殖户,我建议把规格降到2.5/2.85/3两,并适当提高密度至2000-2500只/亩,通过这一种方式来规避风险、提升收益。毕竟普货的前期市场需求依旧非常巨大。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悲观,行业遇到低迷期很正常,关键就贵在“坚持”二字。越是行情不好,越要沉住,这才是挺过行业调整期的关键。

